【窗含西岭千秋雪原文介绍】“窗含西岭千秋雪”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眼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景,展现了盛唐时期诗歌的意境之美。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杜甫写景诗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也透露出他对历史、时间的深刻感悟。
一、原文简介
原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期间,当时他生活相对安定,心境较为平和,因此诗中多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主题思想: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二、诗句解析
句子 | 解析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描绘春日景象,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啼鸣,充满生机与活力。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白鹭飞向蓝天,形成一幅宁静而高远的画面,象征自由与希望。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的积雪终年不化,表现出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壮丽。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门前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暗示交通便利,也反映出社会的繁荣与交流。 |
三、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诗仅20字,却构建出一幅动静结合、远近相宜的春日图景。
- 虚实结合:“千秋雪”既是实景,也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
- 画面感强: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四、总结
“窗含西岭千秋雪”不仅是杜甫写景诗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画面感与哲理性的佳句。它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意蕴,体现了杜甫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至今仍广为传诵,成为学习古诗的重要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