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的意思】《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时所作。这首词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英勇与乐观精神,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一、
《清平乐·六盘山》全词如下:
> 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
> 红旗漫卷西风。
> 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红军战士翻越六盘山时的豪情壮志。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成为广为传颂的经典名句,寓意只有坚持到底、不畏艰难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二、关键词解析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天高云淡 | 描写天空辽阔、云层稀薄的景象 | 渲染出一种开阔、明朗的氛围 |
望断南飞雁 | 表达对远方的思念或对胜利的期盼 | 引入情感色彩,增强画面感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比喻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 鼓舞士气,表达坚定信念 |
屈指行程二万 | 指长征的漫长路程 | 强调红军的坚韧和毅力 |
六盘山上高峰 | 描写六盘山的险峻 | 增强地理真实感,象征困难 |
红旗漫卷西风 | 形容革命旗帜迎风飘扬 | 象征革命胜利的希望 |
今日长缨在手 | 表示掌握主动权 | 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
何时缚住苍龙 | 用“苍龙”比喻敌人 | 表达消灭敌人的决心 |
三、思想内涵
《清平乐·六盘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更是一首充满革命理想和战斗精神的作品。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坚定意志和对胜利的信心。整首词气势恢宏,语言凝练,是毛泽东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四、历史背景
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这是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重要山脉。毛泽东在此写下此词,既是对长征历程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词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也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
五、总结
《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集自然描写、革命情怀与历史意义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豪迈气概和远大抱负。通过这首词,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