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复长啸的啸字是什么意思】“弹琴复长啸”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其中“啸”字是诗中一个关键的意象,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全诗的情感与意境。
一、
“啸”在古汉语中多指一种发出高声呼喊或吟咏的动作,常用于表达情感、抒发胸臆。在本诗中,“啸”不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傲、超脱与闲适。
结合“弹琴”这一行为,诗人通过“弹琴”和“长啸”两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在幽静竹林中独处时的宁静与自得。这种“啸”并非悲鸣,而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吟咏,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在诗句中的作用 | 情感表达 |
弹琴 | 指弹奏琴弦,象征文人雅趣 | 表现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 安静、专注 |
复 | 表示重复、继续 | 连接“弹琴”与“长啸”,强调持续的状态 | 自由、连贯 |
长啸 | 长声呼喊或吟咏,常带有情绪色彩 | 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诗意张力 | 超脱、自在 |
三、拓展说明
“啸”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一种豪迈、自由或孤独的情绪。例如《楚辞》中有“长啸而远望”,《世说新语》中也有“阮籍善啸”的记载。这些都表明“啸”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与精神追求。
在《竹里馆》中,王维用“啸”字,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啸”不是喧闹的叫喊,而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共鸣,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肯定。
四、结语
“弹琴复长啸”中的“啸”字,虽简短却富有深意。它不仅是诗人行为的描述,更是其心境的写照。通过对“啸”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维诗歌中那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