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基础。它强调从物质生产方式出发,分析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结构,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不仅是一种哲学观点,更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一、唯物史观的定义
唯物史观(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思想、意志或神意决定的。
二、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内容要点 | 具体说明 |
1.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首先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等都源于他们的社会存在和经济条件。 |
3.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
4.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实践。 |
5. 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 虽然历史充满偶然性,但其发展有内在的、可认识的规律。 |
三、唯物史观的意义
- 理论意义:为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 实践意义: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 现实意义:在当代社会,唯物史观依然对分析社会问题、制定政策、理解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唯物史观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比较点 | 唯物史观 | 历史唯心主义 |
根本立场 | 以物质生产为基础 | 以人的思想、精神或神意为基础 |
发展动力 | 阶级斗争、生产力发展 | 个人意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 |
研究方法 | 实证、客观分析 | 主观、抽象思辨 |
历史主体 | 人民群众 | 少数英雄人物或神灵 |
五、总结
唯物史观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它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主张从实际出发分析历史现象,反对脱离现实的空想和神秘主义。通过学习和运用唯物史观,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能力,从而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