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怎么讲】“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一句出自《论语·八佾》的经典名言,常被用来表达对某种行为的极度不满或愤怒。这句话在现代语境中也常被引用,以强调某些行为已经触及底线,无法容忍。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八佾》 |
原文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背景 | 孔子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僭越礼制,使用了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舞(八行八列共64人),认为这是对礼制的严重破坏。 |
二、字面解释
- 是可忍:如果连这种事都可以容忍。
- 孰不可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
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连这种行为都可以忍受,那还有什么行为是不能忍受的呢?
三、引申含义
项目 | 内容 |
用法 | 表达对某种行为的强烈不满或愤怒 |
情感色彩 | 强烈、愤慨、不容忍 |
使用场景 | 批评、指责、感叹等场合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网络评论、新闻报道、日常对话中,表示对某件事的极端不满 |
四、现代解读与应用
项目 | 内容 |
含义延伸 | 不仅指对礼制的违反,也可泛指对道德、规则、原则的挑战 |
社会意义 | 强调维护秩序和尊严的重要性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愤怒与坚持原则的典型语言 |
五、总结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态度的表达。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礼制的重视,也反映了对不公与失德行为的坚决反对。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不合理现象时,要有底线意识和是非判断。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八佾》 |
原文 |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字面意思 | 如果连这种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 |
引申含义 | 对某种行为的极度不满与愤怒 |
使用场景 | 批评、指责、感叹、网络评论等 |
现代意义 | 强调坚守原则、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具体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