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不讳是甚么意思】“供认不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表达,常用于法律、司法或调查语境中。它指的是当事人在面对指控或调查时,坦白承认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否认或隐瞒事实。这个词语强调的是“坦白”和“不抵赖”的态度。
一、
“供认不讳”字面意思是“承认而不加辩解”,通常出现在案件调查、审讯或司法程序中。当一个人被问及某项指控时,如果他明确承认了自己的行为,且没有否认或找借口,就可以说他“供认不讳”。
这个词多用于正式场合,如警方笔录、法庭陈述、调查报告等,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法律意义。与之相对的则是“拒不承认”或“推诿责任”。
二、表格对比说明
词语 | 含义说明 | 使用场景 | 法律意义 | 语气性质 |
供认不讳 | 承认事实,不否认、不推诿 | 调查、审讯、司法程序 | 表示诚实配合 | 正面、正式 |
拒不承认 | 对指控或事实进行否认,拒绝接受 | 审判、调查、法律纠纷 | 表示对抗或逃避 | 负面、严肃 |
推诿责任 | 将责任归咎于他人,不愿承担 | 工作、管理、事故处理 | 表示逃避责任 | 负面、批评 |
不置可否 | 不明确表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 日常交流、会议讨论 | 表示犹豫或回避 | 中性、模糊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案例1:
在一起盗窃案中,嫌疑人被警方传唤后,主动交代了作案过程,并未否认,警方记录为“供认不讳”。
- 案例2:
某公司员工被怀疑泄露商业机密,但始终否认相关指控,最终被认定为“拒不承认”。
四、结语
“供认不讳”是一个具有明确法律含义的词语,适用于正式场合,尤其在涉及法律责任和事实认定时更为常见。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法律文书和新闻报道中的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