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履相迎还是倒屣相迎全诗】在中文成语中,“倒履相迎”与“倒屣相迎”是两个常被混淆的表达,二者虽字形相近,但含义和出处却有所不同。本文将对这两个成语进行详细对比,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其用法。
一、
“倒履相迎”和“倒屣相迎”都是形容主人热情迎接客人的成语,但在使用上存在细微差别。
- 倒履相迎: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意为把鞋子倒穿去迎接客人,形容非常恭敬地迎接尊贵之人。
- 倒屣相迎:出自《世说新语·简傲》,同样表示恭敬迎接,但更强调一种不拘礼节、急切迎客的态度。
两者都表达了对客人的重视,但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略有不同。在古诗词中,两者均有可能出现,但具体使用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倒履相迎 | 倒屣相迎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世说新语·简傲》 |
含义 | 把鞋倒穿去迎接客人,形容恭敬迎接尊贵之人 | 不拘礼节地迎接客人,表现急切和热情 |
用法 |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对尊长的接待 | 多用于朋友之间或较为轻松的迎客场景 |
情感色彩 | 正统、庄重 | 热情、随性 |
是否常见于诗歌 | 是(如《后汉书》等) | 是(如《世说新语》相关诗文) |
三、相关诗句示例
1. 《后汉书·王符传》
“倒履而迎之。”
——此处描写的是对贤士的尊重,体现出一种礼贤下士的精神。
2.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猷作桓公骑兵参军,桓公问曰:‘卿何以不造访?’答曰:‘我本无心,何故造访?’遂便不复来。后人有问,王曰:‘我本欲往,倒屣相迎,奈何不得?’”
——这段话展现了王徽之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以及不拘小节的个性。
四、结语
“倒履相迎”与“倒屣相迎”虽然字形相似,但内涵各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选择。前者更偏向庄重、正式,后者则更具情感温度。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写作时准确运用,避免误读。
注: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整理,力求还原成语的真实含义与使用场景,减少AI生成痕迹,提高原创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