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毕其功于一役意思】“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一次行动中完成原本需要多次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集中力量、一次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毕 | 完成、全部 |
其 | 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任务或目标 |
功 | 成功、成果 |
一役 | 一次行动或一次战役 |
整体含义:把所有的努力和资源集中在一次行动中,力求一次性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虽然并非直接出自此句,但“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源于古代军事战略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理念。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描述企业、政府、项目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希望通过一次关键行动取得重大成果。
- 有时也带有一定风险,因为如果失败,可能损失较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一举成功、一劳永逸、一蹴而就 |
反义词 | 事倍功半、分兵作战、屡战屡败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商业领域 | 公司决定通过一次大规模推广活动打开市场,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
政治领域 | 政府希望通过一次政策改革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 |
个人发展 | 学生希望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毕其功于一役”。 |
五、注意事项
1. 适用性:适用于资源充足、目标明确、风险可控的场合。
2. 风险提示:若准备不足或判断失误,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3. 灵活运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避免盲目追求“一次成功”。
总结
“毕其功于一役”是一种强调集中资源、一次性完成目标的战略思维。它既体现了高效执行的理念,也隐含了对风险的考量。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规划,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毕其功于一役 |
含义 | 集中力量,在一次行动中完成任务 |
出处 | 古代军事战略思想 |
用法 | 描述一次性完成目标的策略 |
近义词 | 一举成功、一劳永逸 |
反义词 | 事倍功半、分兵作战 |
注意事项 | 资源集中、风险控制、灵活调整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