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是什么意思】“国泰民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多用于表达对国家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国泰民安 |
拼音 | guó tài mín ān |
释义 | 国家太平,人民安宁;形容社会秩序良好,百姓生活安定幸福。 |
出处 | 《汉书·刑法志》:“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故曰:‘国泰民安’。”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国家稳定的赞美或祝愿。 |
近义词 | 国富民强、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
反义词 | 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动荡不安 |
二、详细解释
“国泰民安”由四个字组成:
- 国:指国家;
- 泰:意为平安、安定;
- 民:指人民;
- 安:意为安全、安稳。
整体来看,“国泰民安”强调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和谐共存,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在历史中,许多朝代都以实现“国泰民安”为目标,认为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现代语境中,“国泰民安”也常被用来表达对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以及民众生活的肯定与期望。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政治演讲 | “我们要努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让人民安居乐业。” |
新闻报道 | “近年来,随着经济稳步发展,我国实现了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 |
文学作品 | “他一生追求的就是国泰民安,希望天下无战事。” |
四、总结
“国泰民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它体现了人们对和平、稳定、幸福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成语都被广泛使用,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美好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