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原文内容】《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魏之前,向后主刘禅所上的一篇奏章。全文情感真挚、语言恳切,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君主的忠心。本文将对《出师表》的原文内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主要内容和思想。
一、文章总结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准备第一次北伐时,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文章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北伐的决心。同时,他也提出了对朝政的建议,强调了“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并劝诫后主要勤于政事、广开言路。
文中多次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表达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提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现出他在艰难时刻承担重任的担当精神。
二、《出师表》原文表
内容要点 | 原文摘录 | 说明 |
表达忠诚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诸葛亮感谢刘备的重用,表示自己必尽全力辅佐刘禅 |
提及先帝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指出先帝刘备早逝,责任重大 |
劝诫后主 | “亲贤臣,远小人” | 强调用人之道,关系国家兴衰 |
自述经历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说明自己临危受命的背景 |
北伐决心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表明北伐的决心与责任 |
对朝政的担忧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提醒后主要公正对待内外官员 |
建议广纳谏言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
结尾誓言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表达愿意为国捐躯的决心 |
三、结语
《出师表》不仅是一篇政治奏章,更是一篇充满感情与责任感的文章。它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士人的忠诚与担当。通过这篇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国家、对君主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出师表》的逐句解析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