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出自哪本书】《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非常经典的一个,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劳而获、希望侥幸成功的人。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韩非子》。
一、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不再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再次有兔子来撞,结果一无所获。这个故事通过夸张的手法,批评了那些不懂得变通、固守旧方法的人。
该故事收录于《韩非子·五蠹》,是韩非用以说明“因循守旧”和“不思进取”的危害。虽然《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作品,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用以阐述其政治思想。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守株待兔 |
出处 | 《韩非子·五蠹》 |
作者 | 韩非(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
故事梗概 | 农夫因一次偶然得到兔子,便不再耕种,守株待兔,最终一无所获。 |
寓意 | 讽刺不劳而获、固守旧方法、不思进取的行为。 |
延伸意义 | 在现代常用来告诫人们要勤奋努力,不能寄希望于侥幸或不变的方法。 |
相关典籍 |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法家思想。 |
三、结语
《守株待兔》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它不仅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性中的惰性和盲目性。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应更加明白:只有不断努力、积极进取,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