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老的税率表】在2018年之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累进税率”制度,根据收入的不同区间,适用不同的税率。这一税率表在2018年进行了调整,但为了便于了解历史变化和对比,以下内容仍以旧版税率表为基础进行总结。
一、旧版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于2018年以前)
该税率表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算,共分为7个级别,税率从3%到45%,逐级递增。
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1 | 不超过3600元 | 3 | 0 |
2 | 超过3600至14400元 | 10 | 252 |
3 | 超过14400至25200元 | 20 | 1692 |
4 | 超过25200至36000元 | 25 | 3192 |
5 | 超过36000至144000元 | 30 | 5292 |
6 | 超过144000至300000元 | 35 | 8592 |
7 | 超过300000元 | 45 | 18192 |
> 注:以上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按月换算后为每月不超过3000元、每月超过3000至12000元等。
二、税率表使用说明
1. 应纳税所得额:即个人收入减去起征点(每月3500元)及专项扣除后的金额。
2. 税率计算方式:可采用“分段计税”或“速算公式”计算应纳税额。
- 分段计税:按不同区间分别计算各部分的税款,再相加。
- 速算公式: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例如:某人月收入为8000元,起征点为3500元,则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元。
根据表格,4500元属于第二级(超过3600至14400元),适用10%税率,速算扣除数为252元。
应纳税额 = 4500 × 10% - 252 = 450 - 252 = 198元。
三、旧税率表的特点
- 税率层级较多:共有7级,适合收入差距较大的人群。
-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综合所得。
- 计算相对复杂:需要根据收入区间逐级计算,不如新税率表简洁。
四、与新版税率表的对比
2018年起,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重大改革,引入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并将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税率表也进行了简化,共分为7级,但税率和级距有所调整,更有利于中低收入群体。
五、总结
旧版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虽然在2018年后不再使用,但其设计思路和结构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税收调节功能,是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了解税收政策演变、进行历史数据分析的人来说,旧税率表依然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