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怎么做】在企业存货管理中,计划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核算方法。它通过设定一个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来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便于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本文将对计划成本法下的会计分录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常见业务的处理方式。
一、计划成本法概述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在购入存货时,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入账,而不是按实际采购成本入账。月末根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调整存货价值和成本差异。
主要特点包括:
- 存货科目按计划成本登记;
- 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
- 每月末需计算并结转成本差异。
二、常见业务会计分录汇总
以下为计划成本法下常见的业务及其对应的会计分录:
业务类型 | 会计分录(计划成本法) | 说明 |
购入原材料(按计划成本入账) |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 采购时按计划成本入账,不考虑实际价格 |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异(超支) |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 差异为正,表示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 |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异(节约) |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 差异为负,表示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 |
发出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 |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 发出时按计划成本结转 |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 根据差异率将差异分配至相关成本 |
月末调整材料成本差异 | 借:材料成本差异(或贷) 贷: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 | 将全月差异调整至成本或利润 |
三、注意事项
1. 差异率计算:每月末应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用于分配差异到发出材料。
- 差异率 = (期初差异 + 本月差异)÷(期初计划成本 + 本月计划成本)×100%
2. 差异分配: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应根据差异率计算并结转,确保成本真实反映实际支出。
3. 期末调整:若存在未发出材料,其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应保留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中,待下月继续调整。
四、总结
计划成本法是一种便于管理和控制成本的核算方法,适用于材料种类多、采购频繁的企业。通过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可以灵活反映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各类业务的会计分录,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行业或特殊业务的处理方式,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