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中心 > 优选问答 >

虚怀若谷的典故

2025-10-06 08:25:45

问题描述:

虚怀若谷的典故,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08:25:45

虚怀若谷的典故】“虚怀若谷”是一个常用来形容人谦虚、心胸开阔、能够容纳他人意见和建议的成语。它出自《道德经》:“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其中“致虚极,守静笃”是“虚怀若谷”的思想来源。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要有包容之心,不自满、不傲慢,愿意听取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在古代,许多贤士都以此为修身之道,如孔子、老子等,他们不仅自身谦逊,也倡导后人保持开放的心态。

虚怀若谷的典故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虚怀若谷
出处 《道德经》
原意 指内心空虚,像山谷一样能容纳万物,比喻谦虚、宽容、不自满
引申义 形容人有宽广的胸怀,能够接受不同意见和批评
使用场合 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我勉励,强调谦逊和开放的态度
典故人物 老子、孔子等古代圣贤
现代意义 鼓励人们保持学习心态,不固执己见,善于倾听和接纳新事物

总结:

“虚怀若谷”不仅是古人提倡的一种修养方式,也是现代人提升自我、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品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知识、意见和世界时,应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